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文件
嘉南小〔2021〕9号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关于印发
《嘉定区南苑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位教职工:
现将《嘉定区南苑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推进落实,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附件:嘉定区南苑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2021年9月22日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校务办 | 2021年9月22日印发 |
(共印2份)
附件
嘉定区南苑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 号)、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沪委办发[2021]26 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 30 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 号的文件精神,积极回应本校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需求,切实做好本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以“让家长放心、学生喜欢”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为学生提供安全有益、健康丰富的课后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推动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家长有更多的获得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
以响应家庭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严格遵循“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多方参与、愿留尽留”的原则,为放学后有意愿留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提供免费服务。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在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成立课后服务工作小组,开展专项行动,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建立责任清单,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2.学校主责,学生为本。学校具体落实并承担主体责任,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五育并举、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综合教育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3.多方参与,整合资源。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充分挖掘校内外、社区、家长等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校外力量引入和管理机制,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4.愿留尽留,质量第一。课后服务由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做到“愿留尽留”。把好课后服务质量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三、服务安排
1.服务对象。课后服务覆盖学校所有学生,对象为放学后愿意留校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
2.服务时间。在不增加总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 5 个工作日,每天至少 2 小时或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以 16:30,17:30 和 18:00 为界,开展三段式课后服务。
3.服务内容。课后服务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情况,分时段做好安排,做到有专人、有主题、有内容,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或变相集体补课。
第一时段15:30-16:30:作业辅导。以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答疑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实现“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门 ”的目标。
第二时段16:30-17:30:综合教育活动。一是根据课后服务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分层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二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创、劳动、阅读等综合教育活动,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三时段17:30-18:00:延时看护。解决家长接领孩子的后顾之忧。
(说明:周五第一时段14:30-16:30,开展综合教育活动)
四、组织实施
1.细化服务方案。学校要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调动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学校通过优化《关于课后服务家长意见征询单》《关于周五课后服务家长征询单》,排摸课后服务需求情况。家长也可临时提出课后服务内容弹性预约,解决学生和家长因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申请的难题。充分利用已有场地、设施和校本课程等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适合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一校一方案。
2.拓宽服务渠道。工作日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拓宽服务渠道。
(1)本校教师。学校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质保量完成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2)校外人员。一是具备指导能力的校外聘用人员。包括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社区内的非遗传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科学家及运动员等。学校对进校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签订承诺书。二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学校根据课程需要选择优质的非学科类第三方培训机构入校开展课后服务。
3.强化安全管理。明确校长是课后服务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工作专班,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看护点名考勤机制,规范日常服务工作。学校操场向社区开放时间调整至18:30开始。强化行政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做好课后服务的安全保障。
4.优化过程管理。坚持从时间常量转向内涵质量,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品质课后服务体系。一是加强课程意识。课后服务结合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和学校特色课程等组织开展,是学校课程的有效支撑。二是推进家校协同。学校通过学生、家长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促进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样式更加多样,不断提高服务效果和家长满意度。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统筹管理职责,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组织落实落细落小。学校党组织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
“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钱晓强
副组长:陆林芳、肖丽萍、吴玉兰
组员:李迎先、刘洁文、周培华、樊红芳、瞿珍、张益聪、李迪、徐晔静、黄艳伟、张瑜、万超逸、张建萍
二是形成保障机制。对标本市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家委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研究制定学校工作方案,统筹安排课后服务实施的师资、空间和时间,保障课程实施的安全与质量。共同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二)人员保障
根据课后服务的学校安排,学校配足配齐师资力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严禁中小学教职员工开展课外有偿补课,不得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网络,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经费保障
对参加课后看护的老师和相关人员的额外付出,学校均在绩效中予以体现,确保看护劳务费落实到位。
(四)宣传保障
及时总结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提升家庭看护、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五)管理保障
强化检查,构建课后服务工作质量督促机制,确定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标准。学校建立课后服务自查和自评机制,定期开展对课后服务项目的督导评价,落实问题整改,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嘉定区南苑小学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