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南苑小学2020学年课程计划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发布时间:2020-09-07 08:23  点击量:0
 

嘉定区南苑小学建于1996年,地处嘉定工业区富蕴路281号,占地面积21539平方米,建筑面积5534平方米,运动场地3000平方米,绿化率达40%。学校现有25个班级,946名学生;教职工75名,专任教师66名,其中一名博士生,两名研究生。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教师总数的54.5%,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教师总数的3.03%,本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89.4%。现有区骨干教师4名,校学科优秀教师7名。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气象科普示范站”、“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书法实验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嘉定区优质学校”、“嘉定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嘉定区新优质联盟学校”、“嘉定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嘉定区区绿色学校”、“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嘉定区科技教育品牌阵地”、“嘉定区民族文化基地学校”、“嘉定区艺术特色布点学校”、“嘉定区家长委员会工作先进集体” 、“嘉定区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在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百姓放心的家门口学校。

一、学校课程背景分析

(一)响应教育政策,提高课程执行力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上海市中小学202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等文件精神,围绕学校“雅美教育”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孩子聆听美的声音”为目标,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采用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基于此背景,学校制定详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校本化方案,进行了深刻的课程变革,构建具有南苑小学特色的课程,逐渐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课程、课堂、评价一体化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二)学校落实先前课程计划情况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上海市教委制订并颁发的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认真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合理安排三大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确保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

2、依托课题,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指南获嘉定区品质课程评比一等奖。2015年起,学校实践“让每一个孩子驻足聆听美的声音”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区级重点课题《基于4R理论的“生成课程”模体探索》进行课程规划,架构了基于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的 “大风车”课程群。以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为依据,分为六大体系,即黄色之叶(慧雅课程:语言与交流)、紫色之叶(博雅课程:科学与探索)、绿色之叶(悦雅课程:艺术与审美)、橙色之叶(灵雅课程:数学与思维)、红色之叶(健雅课程:运动与健康)、蓝色之叶(德雅课程:个人与社会)。其根本宗旨是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找到最佳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发现自己的成功之门。从形式上看,它是学校的课程结构;从功能上看,这些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它是每一个儿童个性发展的载体和支撑。

3、立足“雅美”课堂,提升教学品质

推进“雅美课堂”的实施与探索,各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日常教学实际问题研讨、解决,立足课堂,以研促教,有序开展有品质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学中重点关注学习经历,提升思维品质;数学学科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英语学科教研继续重点推进“基于单元整体设计 落实单课有效实施”的实践。

(三)经验优势

1、拓展课程科目丰富。几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专长和学生社团的文化优势,融合学校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社会传统文化,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环境。在确保学生共性学习需求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设了高效益、多类别、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2、校本课程特色鲜明。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和荷美》书画课程基础篇和提高篇、《凌云之帆》气象课程、《竹竿声声舞动人生》健身课程、《快乐竹笛》艺术课程、《我爱我家》品社人文课程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校本特色课程,积极构筑学生成长乐园,让每个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3、园区资源优质多元。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加大与企业合作,签订合作项目,先后创设了“梦想课程”和“steam”课程。目前学校已与嘉定区气象局、嘉定计量所及郎慕斯基乐器制造厂签订合作意向,进一步开发和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四)发展劣势

虽然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些课程的质量与规范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还缺少实质性的突破,缺乏系统性,特别是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特色课程的设置尚有很多空白。学校急需在国家的三级课程体系下,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面对学生差异明显的现状,因材施教,合理安排适合每位学生的课程,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学力的提升是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

二、学校课程发展现实需要

1、课程理念及课程价值。学校1996年创办,2014年提出“雅美教育”,其办学理念是“雅正品行 尚美人生”,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理念缺少提炼。学校需要理顺办学理念、课程理念与课程运作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以贯之、内在协调的课程价值体系。

2、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结构化。学校大课程体系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三类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与德育课程、家长义教课程、社会资源课程体系的整合,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3、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学校教师结构分化明显。专任教师63名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3名。课程的开发和发展需要教师有思想、信念、能力和热情。在已有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质量上看,明显表现出课程开发专业能力的薄弱和开发的激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没有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

4、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工业园区资源、原有社会资源,是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重要载体,但从目前情况而言,形成整体项目规划的只有3个,没有真正进入课程与课堂,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课程建设与开发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得以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释放。

三、课程建设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和雅正品端的教学环境。

2、教师发展目标

聚焦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成长为“会学习、展个性、乐运动、勤动手、勇创新、知礼仪”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目标去达成的,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把“知礼仪、会学习、勤动手、乐运动”四个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分年级制定课程目标。

1.png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2.png

(二)课程设置

1: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表

3.png


(三)课程设置说明

1、严格执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3节,三、四、五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35分钟计。

2、小学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

3、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一二三年级每周安排体育与健身课程4课时,落实“四课、两操、两活动”;四五年级每周安排体育与健身课程3课时,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一至五年级每周体育活动2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1次、眼保健操2次,大课间活动1次。

4、学校每周三下午实施“快乐活动日”。“快乐活动日”的课时安排计入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每次安排4课时,包含校本拓展课程(学生根据爱好开展拓展选修科目的兴趣活动)、体育活动课、探究课、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每学年安排30次,每学年课时总量为120课时。

5、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的学习准备期,学习准备期不安排“快乐活动日”,利用周三下午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课时,落实16-20课时的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6、限定性拓展主要包括专题教育、体育活动、班团队活动以及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拓展型课程中的班级兴趣课、校级社团课等采取学生走班的方式进行。

7、学校安排每天20分钟的午会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心理、安全、法制、禁毒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每周一上午举行升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联合午会安排一次时事形势教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一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时事教育活动。

8、探究型课程主要结合探究型学习包,学校特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教学。

9、五年级每周安排一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教。

 

(四)限定拓展型课程安排

2:各年级午会课专题教育内容安排表

4.png

    说明:走班兴趣安排见(表3

3:班级兴趣课程安排表

5.png 


4:校级兴趣课程安排

image.png



表五:“快乐活动日”总课程安排(周三下午)

6.png


五、课程实施要求

(一)基础型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中,立足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尤其是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校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主线,以绿色评价研究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基础型课程的质量,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明确课标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认真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单元设计指南》,熟悉相关年级教材,把握相关单元要求,切实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强调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应凸现“零起点”教学。目标叙写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整体把握,突出对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2)优化教学流程管理

以完善机制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精细化管理。以把握课标为核心,转变课堂为关键,优化评价为抓手,作业效能为途径,将其与学习准备期工作相结合,与校本研训工作相结合,与学区化办学相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落实蹲点行政、学科分管领导全程关注学科、年级组内教育教学动态。通过年级专项视导、学段分层管理、学科工作例会等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调控改进工作策略,保障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深入学习 “绿色指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建立学科教育的绿色质量观,关注育人品质的提升。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各年级严格使用等第制评价。严控检测练习次数,提升练习品质,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结合 “绿色指标”、“评价指南”、“学科基本要求”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期末检测评价、质量分析、反馈改进制度。每次检测评价后,召开各学段、各学科质量分析会,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捕捉学生、班级、学科发展变化信息,重在揭示问题,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教与学。

(4)提升教研质量。重视教研组长选拔与培训工作,确立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依托,引导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确立研究专题,以课例为载体、问题解决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创新教研形式,通过校内教研、校际牵手、跨学科研讨、网络互动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视教师与课程、教师与课题、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研组之间的对话,构建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的教研组对话文化,倡导同伴间的合作互助、专业引领。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展示活动,推动教研组合作、竞争、发展。

(二)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形成,建构拓展课程体系,形成校本特色,打造精品课程。我们学校根据几年的沉积,建立了三大类型的拓展型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科技、体育、艺术。

(1)强化过程管理,规范自主类拓展课程

1)规划:开学前,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研究资源条件的前提下,修订完成课程计划。

2)申报:开学一周内教师根据课程计划,进行申报,申报内容包括:课程名称、适合年级、资源需求、课程教材(自编或选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预期成果、相关资料。

3)审核:开学第二周由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初审,校务委员会终审。

4)招生:课程通过终审,教师根据自己开发的课程,以年级为单位,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学生自主选择,报名登记。原则上每个年级课程数不超过原有班级数,每学期选择一次。

5)实施:开学第三周,开始启动课程方案。明确备课格式与要求、资料搜集与选编、作业要求与辅导、考核内容与要求。课程开设时间为周三下午。

6)管理:通过“常规巡视、不定期飞检、阶段性会诊、成果展评”等方式,加强过程监控,包括定期检查备课、推门听课、问卷访谈、阶段总结、反馈调整、成果展评,成果展评包括课程教材、课程讲义、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学生成果的汇报、展演、评比等。

7)反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性。

8)调整:初步建立课程体系,每学期进行微调。对成熟课程,制定评价方案。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料包、课程案例。

(2)关注课程融合,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将课程与特色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基础—拓展—探究”相互渗透,“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具有南苑小学特色的“大风车”课程体系:实践科创活动,让STEAM课程灵动;涵养民乐书画,让艺术课程悦动;开展运动项目,让体育课程跃动;创新校园活动,让德育课程生动,拓展1+X内涵,让基础性课程丰富。

(3)打造特色课程,形成南小特色

1)科技课程

开展分享型科学活动。邀请专家作“走进创客  体验创新”、当计量遇上学校STEAM创客教育、计量就在我们身边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设计小小科学家护照,参加《地球小孩的天气书》科普亲子悦读论坛活动。

开展技能型科学活动。外聘专家开设电子编程、乐高、魔幻版、机器人等,设立初级班和中级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开展STEM+午餐的创客教育,“气象花卉”特色植物小探究活动。与共建社区合作开设“我是一名小创客”课程。

开展创新型科学活动。结合时事,开展“保护水环境”“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口袋书  浓缩气象奥秘”等系列活动。

2)艺术课程

在普及教育中提倡艺术育人实效。普及书画、竹笛教学融入美术、音乐基础课程普及率达100%。在社团阵地里提升艺术素养实力。聘请市级书画家为国画、书法社团学生授课。聘请上海雅乐演出有限公司为古筝、琵琶等7个民乐社团进行培训。开设大艺术赏析课程,邀请市著名策展人罗依尔为学生做系列赏析课程。在艺术活动中提高艺术创新实绩。开展艺术月活动,每学期举办“雅苑清韵”民乐器乐音乐会。历时4年的梯队建设,学校的民乐社团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

3)体育课程

注重以“健康第一”理念来影响学生,学校管理团队“坚定投入,保障体育工作有序开展;注重普及,营造学校浓郁体育文化”,以“足球、篮球、竹竿舞”的特色项目来激励学生的参与,通过 “普及中求提高,提高中促普及”的方式,扎实开展学校群体工作,尤其是足球运动,使南小学子在各类足球比赛中成绩斐然。

(三)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主要是国家设置的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在探究学习包外,教师还引导学生结合科创STEAM特色项目、德育特色活动等进行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以自由组合、自行选题、自请导师,自主活动,并自主选择展示、汇报成果的形式开展学习。

(1)探究主题与项目

1)充分利用好探究型课程学习包,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选择性地确定年级探究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2)结合学校气象科技特色,以短课程形式分年级实施气象与生活探究项目。

(2)能力培养,螺旋上升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探究型课程要求,我校学生在小学阶段探究学习中主要培养以下19种能力,具体内容如下:1、自律;2、专注力;3、倾听能力;4、合作能力;5、表达能力;6、观察能力; 7、分类能力;8、操作能力;9、比较能力;10、辩论能力;11、判断能力;12、沟通能力;13、收集信息的能力;14、解决问题的能力;15、整理资料能力;16、质疑能力;17、调查能力;18、访谈能力;19、创新能力。其中1、2、3、4体现规则意识,其余为探究能力,在探究主题活动中注重规则意识为先,关键技能为重。

在研究型课程实施中,根据学校探究型课程纲要,制定各年级课程活动单元内容及对应的重点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各学习主题中得以落实,不同年级的能力培养按照能力目标序列的顺序体现螺旋上升。

 

六、课程评价

(一)基础型课程(具体见方案)

语数英学科

1. 一、二年级采取小思平台的方式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 三~五年级进行纸笔测试,纸笔测试采用分项目的等第制评价。

技艺类学科

1. 一~五年级音乐:学生展示一门才艺,教师期末对学生进行等第考核,学校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2. 一~五年级体育:学生进行体质达标测试,教师期末对学生进行等第考核,学校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3. 一~五年级美术: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教师期末对学生进行等第考核,学校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二)拓展型课程(具体见方案)

班级兴趣:学生可以以表演、作品等形式展示本学期所学的某一项本领,教师根据成果展示和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等第考核;学校定于第十八周周三以特色展示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校级兴趣社团(具体见方案)

1、学生评价:学生可以以表演、操作等形式展示本学期所学的某一项本领,教师对学生进行等第考核。

2、教师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定于期末,地点为各社团上课地点。评价分为两部分:社团现场展示占50%,社团纪录(包含教案、活动照片、学生出缺勤记录)占50%。考核结束,社团教师把社团纪录、资料上传于“FTP-教导处-上传文件夹-校级兴趣课程”内。

(三)探究型课程(具体见方案)

1. 教师对学生本学期研究成果、研究的态度等进行等第考核。

2. 教师将学生研究的优秀成果制成版面,放在指定位置进行展示性考核。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个体的学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

1)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探究的态度、兴趣和意志、情感等。

2)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包括在讨论中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主动地去协助他人,能服从分配并完成研究任务。

3)探究过程中的多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方案设计和成果表达的能力等。

在三类课程的评价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1)自评。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记录,自行评出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并写出定性的描性评语。自评是评价的基础,有利于被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互评。互评范围可在课题小组内进行。根据评价指标与标准,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客观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全程性评价。在评价中要求学生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评。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平时所了解的各种记录情况,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全体教师为第三责任人,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强化管理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有序、雅美的校园环境。

2. 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研工作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考试测验管理制度》等,通过平时的教学监控;随机的教学抽查;期末的教学考查等形式,以保障学校课程的正常实施。

3. 经费保障

1)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对凡是确定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予以支持和经费保障。

2)教学设备购买:如需要购买比较大的教学设备,在年初预算时安排在项目资金预算中;小型教学设备的购买,由需要部门提出,经教学部门通过,在当月安排购买;及时更换或维修不能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设备。

3)教学资料购置:每学期开学初,各备课组长把所需教辅资料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财务领导小组,经研究后根据需要购买;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订购一定数量的教学光盘(优盘)。

4)教师培训:按时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学校每年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管理人员外出学习。


附:2020学年嘉定区南苑小学作息时间表

1.png